我不記得我是第幾期開始發表
但是記得第一首發表的是
聲音
聲音這一首我有放進我的越軌這本書
我曾經有笠詩刊的創刊號
後來捐出去
創刊號薄薄的
所以我說笠詩刊實在很堅持
從薄薄的一路做過來
其實聲音這首詩
我看一下寫了多少年了
1986年
也是我加入笠詩社那一年
聲音這首詩算是寫我的鄉愁
我的鄉愁應該就是針對東勢
因為我國中畢業才來到新竹
到新竹來說
我聽過新竹這邊的腔調
我在這邊聽到的客家話
像海陸腔聲音好軟
像承蒙你
這句話那個時候我講不出來
我覺得很奇怪
跟我家裡講的話不一樣
我聽同學說承蒙你就是謝謝
像我們東勢說的樓力
那個時候我不太敢講客家話
會有一種沒有自信的感覺
聲音是不是有這樣的潛意識
那個時候沒有想這麼多
那個時候還是學生
但是很有意思的就是說
這種聲音
我念一段
泥土和泥土之間的聲音
很少有人聽說
如果把自己想做是地上的塵
並且決定成為土
我便聽到了是一顆石 一粒沙
固執的嘆息
我想那時候好像生活的很苦悶的樣子
那時候在學校
有兩個從東勢來的同學
同班喔
但是我們在學校從來沒講過自己的大埔腔
我覺得這是那個時代很奇怪的事情
我沒辦法用我很熟絡的語言
在公共的空間來講
現在回頭來看這個聲音
我說 我聽到的是一個白天
一個夜的孤獨
一直到一顆石 一粒沙 固執的嘆息
我想我心裡應該還是有我自己的堅持
我才會講我的嘆息是固執的
所以我講
心裡和心裡的聲音 很少人聽說
如果把自己當做是流動的血
我便聽到了
那是從河畔呼嘯而過的鄉愁
所以那時候我應該是感覺到
因為我從新竹要回豐原
一定會經過大安溪 大甲溪
所以我感覺說
我想要找回自己的路的聲音
所以現在在讀這首詩
很有感觸
2008年6月14日慈
- Dec 02 Tue 2008 13:03
聲音(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