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 kabaism@gmail.com
日期:2006年3月7日(星期二) 下午1時56分
日期:2006年3月7日(星期二) 下午1時56分
很久沒看到這麼令人憤怒的新聞了.
這陣子有一群號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的人,
拿著高斯計出入各種公共場合,
以量測到磁場強度做為該處受到電磁波污染的證據,
並且透過各媒體指出我國現行法規對於磁場強度的建議值833mG,
遠小於瑞士所規定的10mG, 以及美國加州0.1mG.
由於台灣社會是個反智的社會,
是個不理性的, 缺乏邏輯及科學思考的社會,
加上媒體從業人員普遍缺乏基本的科學素養,
所以這樣的報導一再宣染,
成為大眾的恐慌.
首先, 瑞士的10mG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上,
有個資料庫可以查全世界各國對於EMF(電磁場)的規範:
在瑞士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
他明白寫著是根據ICNIRP的Reference Level.
但是有特別提到, 還另外制定了一個ILV標準,
Electric power lines; transformer stations; substations 1uT
哇…那些腦殘的傢伙看到可興奮了!
1uT=10mG, 所以忙著拿這個數據出來現寶,
大大作了一番秀.
白痴.
什麼是ILV呢? 是Installation Limit Values的縮寫.
它的意思簡單來說,
就是規範單一設備對於公寓
醫院等等對電磁場敏感的地方所造成的量.
舉例而言, 如果我家原本是100mG,
但因附近蓋了一座電塔變成了110mG,
增加的量超過了ILV規範的10mG那就不行, 小於10mG就ok.
換言之, ILV規範的不是所暴露的總量,
而是規範單一設備對於附近敏感地區(places of sensitive use)的量.
瑞士對於總量的規範, 還是按照ICNIRP的Reference Level.
接下來, 台電和衛生署的說法,
現行法規833.3mG和世界各國無異,
這是真是假?
為何訂833.3mG好像好像變得他們在草菅人命?
根據ICNIRP在1998年的一份Guidline文件:
這份文件詳細了描述根據統計及各種數學模型,
評估出來的Reference Level的過程與結果.
(那些愛危言聳聽的人,
看看人家是怎麼作學問研究問題的,
憑的可不是想當然爾跟嘴砲!)
要直接看結果可以跳到第18頁的Table 6 & 7,
其中Table 6是職業環境, Table 7是一般公眾環境的參考值.
由於我國電力系統頻率是60Hz,
所以參照Table 7裡0.025~0.8kHz的數值5/f:
(注意f的單位變成kHz)
f=0.060kHz, 所以B=83.33uT = 833.3mG
所以, 台電&衛生署沒有說謊,
人家ICNIRP就是這麼建議的.
那瑞士呢? 瑞士的電力系統是50Hz,
所以帶進去算的值是:100uT = 1000mG
這可比台灣還高呢!
怎麼證明這沒有算錯呢?
我們可以到瑞士FOEN(Federal Office for the Environment)的網頁看看:
仔細晃一晃可以找到一些關於EMF的文件,
大部分是德文, 但也有英文的:
在這份講電氣污染(Electropollution)的文件中,
第2頁下方如同WHO網頁一樣列出了兩份數據,
一份是暴露劑量限制(Exposure limit values),
一份是ILV的限制.
在ILV的部分一樣是1uT,
暴露劑量正如上面計算的, 100uT.
想要對ICNIRP雞蛋挑骨頭的可看一下這份文件,
瑞士對那份Guidline是不怎麼滿意的,
他們認為ICNIRP所考慮對健康影響的效應不夠完善,
但即便如此還是援用了100uT這個數據.
所以, 一切謎底都揭曉了, 兇手就是,
不學無術的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找了資料看不懂, 也不會查證,
只會在媒體上作秀.
笑話還有呢,
“「想知道長期在50毫高斯環境下,會產生什麼症狀嗎?」陳椒華一臉困倦地說,「來問我就知道了」,由於住家外有高壓變電器,近兩年生活在50毫高斯的環境中,現在只要1毫高斯就會令她頭痛,因此環保署公告的833毫高斯標準,根本無法保障民眾安全。”
這位陳小姐知不知道,
根據氣象局的網站, 地表地磁最弱的南回歸線也有250mG.
你以及你的祖先,
地球上的萬物, 就是存活在這數百mG的地球磁場中,
為何只有您會因此頭痛?
這些危言聳聽的人,
您可知道, 生物本身也會進行電化學反應,
大腦也會產生磁場也會放出電磁波?
還是您從來不思考, 大腦從來不動作, 所以沒這種現象?
那個美國加州的0.1mG就懶的查了,
故事應該是差不多的.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 我們要好好愛惜.
有太多的人只為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對環境的傷害,
要反制這種人我們除了要秉持著良心外,
更要有正確的知識作為武器,
才能打贏一場場的環保戰爭.
知識才是真正的力量,
可以幫助我們監督政府和大企業財團,
促使他們認真面對並解決問題.
愚夫愚婦的鄉愿, 義和團似的喧鬧,
只會讓我們模糊了問題, 浪費了力氣,
也浪費了社會資源,
並且捨本逐末, 忽略了真正迫切而危險議題,
而陷在不必要的恐慌當中.
危言聳聽的這些人, 我想你們不是:
腦袋有問題缺乏人類應有的智商 就是
指鹿為馬睜眼說瞎話別有用心
回到你們要的訴求,
要追求0.1mG的環境我想只有用一句話來形容是最為貼切的:
“快回火星去吧, 地球是很危險的!!!!”
標題︰台灣環保聯盟是什麼樣的一個團體?(2)
寄件人:kabaism@gmail.com
日期:2006年3月7日(星期二) 下午1時56分
台灣環保聯盟是什麼樣的一個團體?
FlyinDeath在ptt/share上的文章
每次看到所謂的「環保團體」拿著「高斯計」去量「電磁波」就讓人覺得很好笑….
高斯計是拿來量磁場大小的,磁場大小跟電磁波強弱根本沒有絕對的關係
而他們用高斯計量出來幾十mG的磁場
只不過是一般電力系統產生的磁場,根本就是不痛不癢的東西
地球的磁場強度大約是300mG~700mG左右
小學裡面隨便一個小學生上課用的小磁鐵
磁極的地方最起碼都是好幾G起跳 (1G = 1000mG)
怎麼不見那些環保團體抗議小學生用這麼「危險」的東西上課?
OK,用高斯計去量電磁波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
那電磁波對生物體的影響要怎麼測量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電磁波怎樣對生物體造成危害
所謂的電磁波就是光,他只是同一樣東西的不同名稱
而我們習慣上會把肉眼可見的電磁波稱為可見光
把傳統拿來通訊的電磁波叫無線電波(RF)
光的最小單位是一個光子,光子的能量由他的頻率決定
頻率越高,光子的能量就越高
依照頻率的不同,我們大致上把常見的電磁波分類為(由低頻到高頻):
長波 - 中波 - 短波 - 微波 - 紅外線 - 可見光 - 紫外線 - X光 - Gamma射線
所以長波光子的能量最弱,Gamma射線光子的能量最強
而不同物質對不同波段的光子會有不同的吸收效果
例如水會吸收微波(轉換成熱能),所以微波爐可以加熱食物(食物裡面一定會有水)
當光子的能量大到比分子內部鍵結的能量還強時,就有可能打斷鍵結破壞分子結構
光子的頻率至少要達到紫外線以上才能夠大於有機分子的鍵能
防曬油的原理,就是在皮膚外層先把紫外線吸收以後轉換成無害的熱能
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到皮膚,破壞細胞的功能造成曬傷
而隨著光子的頻率增加,能量增強,對有機物質的破壞力也越強
所以X光比紫外線危險,Gamma射線又比X光危險
反過來說,頻率低於紫外線的光,例如可見光、紅外線等等,就無法造成這樣的效果
而只是單純的吸收之後轉化成熱能而已
微波爐所使用的微波波段,光子的能量不到紫外線的一千萬分之一
甚至還不到紅外線的一萬分之一,所以無法打斷生物體內的鍵結,只會轉化成熱能
這時候我們要看的就不是頻率而是功率了
當頻率固定時,光子的能量便已經決定
功率決定的是每秒輸出的光子量而非單一光子的能量
一台功率1000瓦、熱效率50%的微波爐,每秒鐘可以輸出500焦耳的熱量
1焦耳 = 0.24卡,500焦耳 = 120卡
所以這樣的功率足以讓100cc的水每秒上升1.2度,造成加熱的效果
那手機的發射功率是多少?最高大約0.7瓦(訊號不佳的時候)
大約會令100cc的水每秒上升0.007度左右,把這杯水放在太陽底下都還比這個熱
而且這能量會往四面八方跑,真正被人體吸收的可能還不到一半
所以你大可不必擔心手機的微波會把你的腦袋烤熟
那基地台的功率又是多少?最大可以到500瓦,不過這是總發射功率而言
還要考慮到涵蓋範圍和距離對功率密度的影響
(你總不會把頭掛在基地台天線上講手機吧?)
功率密度和距離平方成反比,等到訊號傳到手機的時候,早就比手機本身的能量還低了
事實上,只有在基地台的指向性天線1~2m的距離內,才有足夠的功率密度能灼傷人體
(所以只有架設基地台的工人需要小心基地台的電磁波)
而以一般情況而言根本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一般人對電磁波會有這麼多誤解?
大概有以下幾種原因
不懂光子與鍵能的觀念,以為任何波段的電磁波都能夠致癌
這是誤把微波類比成紫外線或是游離輻射所造成的誤解不懂功率的觀念
以為0.7瓦的手機和1000瓦的微波爐都能夠把肉烤熟不了解實驗方法
如果今天要設計一個實驗,驗證手機通訊是否會增加癌症機會
我們可以設計用一萬隻小白鼠暴露在手機電磁波中,而另外一萬隻由金屬屏蔽網包覆住
因為小白鼠體內的生化反應跟人體大同小異,所以我們可以得出有意義的實驗結果
但是一般人聽到這樣的實驗根本就不會相信,轉而要求人體數據讓他們安心問題是人體數據要從何而來?
要拿兩萬個人關在實驗室裡面十年,然後觀察癌症的發生率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類的資訊都是來自於一般開放環境的統計資料,而非嚴謹控制的環境
除了電磁波之外還有很多無法控制的環境變因,使得相關係數失去意義
例如電磁波功率密度高的地方,往往同時也是都市化徹底的地區
污染比鄉間來得嚴重,因此這類的統計數據並不具實際意義不了解科學的本質
科學進步的方法,是不斷的尋找現有理論中的例外,然後以新的理論去解釋新發現的例外
這叫典範轉移,而且是科學史上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這個特性並不能夠無限上綱,說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被推翻
事實上,每一次的典範轉移,都是在特殊狀況中尋找現有理論的例外
隨著科學不斷演進,例外狀況也變得越來越極端。舉例來說,相對論解釋了牛頓力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那麼相對論全盤推翻了牛頓力學嗎?
並沒有,因為相對論效應只有在非常極端的狀況下才觀察得出來
在一般情況下,相對論效應只是小數後十幾位的零頭,因此還是適用牛頓力學
而對一般日常生活完全沒有影響(除了GPS需要修正相對論效應減少誤差之外)而更先進的物理理論 例如基礎粒子的研究 甚至需要投入整座核能電廠的發電量
才能夠觀察到比原子還微小的物理現象,就能夠知道這些例外狀況有多特殊這些東西很深奧嗎?其實一點也不深,高一基礎理化下就教過了也考過了
只是很多人考完以後就還給老師了而已…
想當然爾的猜測,只不過是偽科學罷了,比路邊攤賣的磁場水晶高明不了多少
全站熱搜